人民日报记者 吴丹
“妈,我签约了。”覃业驰的声音难掩激动。
收到录用通知,这个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大山里走出的土家族小伙,将成为助理工程师,终于能承担起家里更多的责任。
“我家有病人,负担重,必须要找到一份安稳工作。”参加职业生涯唤醒课、职业规划探索课,报名学校“宏志助航计划”训练营……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覃业驰,早早锚定了努力的方向。
“业驰,方便时来我这聊聊。”大三下学期,一对一帮扶老师、学院就业专干杨琪毅拨通了覃业驰的电话。
初次在办公室见面,杨琪毅敏锐地发现了覃业驰简历中的短板——缺少实习经历。“去项目现场吧,看看图纸上的线条是怎样长成桥梁和道路的,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专业实际对口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自己能否接受,这会影响未来规划。”
在杨琪毅的鼓励下,2024年春招末期,覃业驰一头扎进项目工地。脚踩泥浆、浸润汗水度过的43个日夜,成为他简历上的吸睛点。
“变黑变结实了。”再见覃业驰时,杨琪毅观察到了他的蜕变,“聊起工地见闻时,小伙子有自己的想法。”
“秋招开始之后,每场招聘会前一晚,杨老师都会把详细信息发给我,重点推荐的企业还会跟我逐一讲解。”在覃业驰看来,这种心贴心的交流,让他明确了求职方向。
在长沙理工大学,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获得一对一帮扶,还能申请一次性求职补贴。AI面试实训亭里封闭演练,结构化问题模拟现场应答;打造生涯探索与规划、就业形势与求职心态调节、就业信息搜索与管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精品课程……这些对他们来说很有针对性。
长沙理工大学创业就业指导处处长田上介绍,学校努力点亮每一位学生的毕业季。2021年至今,已有近2000名学生参与培训,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学校还努力保障有就业意愿的重点群体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然而,生活不全是坦途。三四十场招聘会跑下来,覃业驰总是与心仪的岗位失之交臂,更困扰他的是表达上的局促,甚至有面试官直言:“你的口才不太适合这个岗位。”
学校公示栏上,一则关于“学长学姐帮帮团”的信息,引起了覃业驰的注意。这是学校自主开发的小程序,118名校友入驻成为在线咨询师,涵盖工程建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等行业,在校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和求职目标,选择合适的学长学姐,开展就业咨询。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覃业驰向学长学姐们发送了应聘时的困惑。一名学长很快便回复了一段详细解答,另一名学长更是将自己制作简历、面试应答等经验倾囊相授。
“不断告诉自己,不要气馁。”一遍遍打磨简历、一次次模拟面试、一场场线下应聘,直至那份三方协议放在自己面前,覃业驰落笔成约。
与母亲通话后,覃业驰点开了与杨琪毅的微信对话框:“杨老师,我签约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杨琪毅回复。
覃业驰即将正式入职,踏上项目工地。临行前,他提交了加入“学长学姐帮帮团”的申请。从贫困大学生到助理工程师,从帮扶受益到授人以渔,此刻的他想把这份笃定与经验,传递给同样需要被点亮的人。
股票配资服务中心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