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紧固件轴向载荷疲劳试验
螺纹紧固件轴向载荷疲劳试验是评估螺纹紧固件(如螺栓、螺柱、螺母等)在轴向交变载荷作用下抵抗疲劳失效能力的关键力学性能测试。其核心目的是模拟紧固件在实际服役中(如受振动、温度循环、动态载荷等)的受力状态,验证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避免因疲劳断裂导致的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
一、试验核心目的
验证产品符合性:判断紧固件是否满足相关标准(如 ISO、ASTM、GB/T)或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疲劳寿命要求。
支持设计优化:通过试验数据(如疲劳寿命、失效模式)优化紧固件的结构(如螺纹牙型、过渡圆角)、材料选择或热处理工艺(如调质、表面强化)。
失效分析与改进:针对已发生疲劳失效的紧固件,通过试验复现失效过程,定位失效根源(如应力集中、材料缺陷、装配不当等),为改进方案提供依据。
批次质量控制:对量产紧固件进行抽样疲劳试验,监控批次间的质量稳定性,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二、试验基本原理
疲劳失效的本质是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内部微裂纹逐渐萌生、扩展,最终导致突发性断裂(即使创新应力低于材料的静强度极限)。
螺纹紧固件轴向载荷疲劳试验通过专用设备施加周期性变化的轴向载荷(如正弦波、梯形波载荷),记录紧固件在不同载荷水平下达到失效(如断裂、螺纹脱扣)时的循环次数(即疲劳寿命),最终绘制出 “应力 - 寿命曲线”(S-N 曲线),作为评估其疲劳性能的核心依据。
S-N 曲线:以载荷对应的应力水平(纵轴,通常为工程应力)为变量,以疲劳寿命(横轴,通常为对数坐标的循环次数)为结果,反映紧固件在不同应力下的寿命规律。
关键指标:
疲劳极限(耐久极限):在规定循环次数(如 10⁷次)内,紧固件不发生疲劳失效的创新应力值(部分材料存在明确疲劳极限,部分材料需定义 “条件疲劳极限”)。
条件疲劳寿命:在某一规定应力水平下,紧固件达到失效时的循环次数。
三、主要试验标准
试验需依据国际或国家先进工艺标准执行,确保结果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常见标准如下:
标准类别 代表性标准编号 适用范围
国际标准 ISO 898-3 碳钢和合金钢螺栓、螺柱、螺钉的疲劳试验(规定了载荷类型、试验装置、失效判定等)
美国标准 ASTM F3260 螺纹紧固件轴向疲劳试验方法(涵盖载荷控制、位移控制等模式)
中国标准 GB/T 13682 螺纹紧固件轴向载荷疲劳试验方法(等效采用 ISO 898-3,适用于国内生产和验收)
航空航天标准 HB 7736.11 航空用螺纹紧固件疲劳试验(针对高可靠性要求的航空紧固件,环境控制更严格)
四、试验系统组成
一套完整的轴向载荷疲劳试验系统需满足 “精准加载、稳定夹持、实时监控” 的要求,核心组件包括:
动态加载系统
核心设备: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主流选择,适合大载荷、宽频率范围)或电磁谐振疲劳试验机(适合中小载荷、高频试验,能耗较低)。
功能:按设定的载荷波形(如正弦波、方波)、频率(通常 0.1-50Hz,根据紧固件尺寸和工况调整)、载荷范围(创新载荷与最小载荷的差值)施加轴向交变载荷。
试件夹持与连接系统
夹具:需根据紧固件类型(螺栓、螺柱、螺母)设计专用夹具,确保加载时无附加弯矩(偏心会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影响试验结果)。
螺栓 / 螺柱试验:通常采用 “两端夹持” 或 “一端固定、一端加载” 模式,螺纹部分需配合标准螺母拧紧(按规定预紧力,模拟实际装配状态)。
螺母试验:需与标准螺栓配合,通过加载螺栓间接对螺母施加轴向交变载荷,评估螺纹牙的抗疲劳能力。
对中要求:夹具与试件的同轴度需严格控制(通常≤0.05mm/m),避免因偏心产生弯曲应力。
环境控制系统(可选)
针对紧固件实际服役环境(如高温、低温、腐蚀、湿度),可配备环境箱,模拟极端工况下的疲劳性能(如发动机舱内的高温疲劳、海洋环境的腐蚀疲劳)。
监测与数据采集系统
传感器:载荷传感器(实时采集载荷大小)、位移传感器(监测试件轴向变形)、应变片(可选,贴于试件应力集中处,直接测量应力)。
数据软件:记录载荷 - 时间曲线、循环次数、失效时刻,并自动绘制 S-N 曲线,支持数据导出与分析。
股票配资服务中心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