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2025大吉
NEW YEAR
图片
图片
图片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图片
关注武宗
学
天下武功
图片
图片
少派林 深功出巧匠·苦练出真功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体系中,马步桩是整个功法系统的根基与基石 。它被视为修炼内劲、通达经络的入门关隘,其重要性贯穿于整个修炼过程的始终。此功法强调“调身”为先,认为精确的身体姿态是激发内在潜能的钥匙,而非依赖复杂的意念引导或入静状态 。因此,对马步桩桩架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精确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是通往更高层次的必由之路。看似简单的站立姿势,实则蕴含着深刻的身体内外调整原理。修炼此桩功,需严格遵循其特定的程序与形态要求,从预备、起势到定势,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预备势:身心归位修炼之初,首先要进行预备动作。身体保持自然直立,双脚并拢,周身放松。两肩需要有意识地下沉,避免耸肩、僵硬。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双手手心相对,仿佛中间抱着一个无形的气球。这个姿态需要保持约一分钟的时间。随后,两脚向左右分开,宽度略大于肩膀,脚掌外侧边缘保持相互平行,形成一个轻微的“内八字”形态。身体的重心要安放在脚底的涌泉穴连线上,感觉身体的重量通过双腿稳稳地沉入大地。头部要中正,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从头顶百会穴向上轻轻提起,下颌微收,目光平视前方,心绪平稳。起势:引动气机预备势完成后,便进入起势环节。首先,双脚的十个脚趾轻轻抓地,产生一种与大地相连的稳固感。两手手心依旧相对,以上臂的力量带动小臂,缓缓向前平举。在此过程中,双肩必须保持松沉,绝不可因为手臂上抬而耸起。当两臂抬至与肩同高或略低的位置时,动作稍停。接着,两手手腕向内翻转,使手心由相对转为朝下。然后,双臂弯曲,两手缓慢向胸前锁骨的位置收拢。当双手靠近时,十个手指的指尖应完全相对,形成一个对称的姿态。紧接着,肘部微微上抬,带动双臂向身体左右两侧拉开,如同展开双翼。当手臂运行至腋窝附近时,手腕自然下垂,手指放松。随后,两手沿着身体侧面向下移动,到达腰部时,手腕再略微向上抬起,使两手的手心分别对准身体的肝区和脾区。这个对准的姿态需要保持约一分钟。之后,手腕再次下垂,随即向上翻转,使手心转向前方,并缓缓向前推出。在双手前推的同时,身体重心下降,两膝开始弯曲下蹲。当双臂即将完全伸直时,手腕放平,手心再次转向下方。此时,身体的下蹲动作也应同时停止。最后,双臂缓缓向后收回并同时下沉,当上臂与小臂之间的夹角达到大约110至120度时,整个起势动作完成,身体便固定在最终的马步桩桩架上。定势:马步桩的核心要求进入定势后,桩架的准确性是产生功效应的关键。其核心要求可从上、中、下三个部分来理解。首先是整体的身形要求,即“上虚下实”。上半身要做到尽可能的放松、空灵,而下半身则要稳固、扎实,如树生根。为了达到这一状态,上身需要保持正直,但不是僵硬的挺直,腰部要彻底放松,不能向前挺或向后弓 。下盘是马步桩力量的源泉。大腿与地面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初学者可以从30度左右开始,桩步可以站得稍高一些 。随着功力的增长,下蹲的角度应逐渐加大,最终以大腿与地面平行,即夹角达到九十度为最高要求。不过,这个标准并非一成不变,修炼者应根据自身的年龄和体质状况灵活调整,切不可盲目追求低桩而导致身体损伤。双膝弯曲的方向要与脚尖方向一致,并且膝盖不能超过脚尖的垂直线,这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以保护膝关节 。双脚的姿态是脚尖微向内扣,全脚掌均匀受力,十个脚趾则如鹰爪般抓地,但抓而不用力,似抓非抓 。裆部要撑圆,感觉如同骑在马背上,既不能夹紧,也不能过于松开 。上肢的形态同样重要。两只小臂要向前伸出,与地面保持平行,并且两小臂之间也要相互平行。肘部与身体的距离应保持在一个半拳到两个拳头之间,既不能夹得太紧,也不能离得太远。手掌的形态非常独特,呈一种松握状态。拇指自然下垂,食指保持放松的伸直状态,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则依次弯曲,形成一个阶梯状的形态,即后面的手指比前面的手指位置稍低。中指的指向应与小臂成一条直线。四个手指的末端指节,基本上要与手掌掌面以及小臂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内修心法:呼吸与内在状态】少林内劲一指禅马步桩在内在修炼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在呼吸和精神状态的把握上。呼吸之法:从自然到深入对于初学者而言,此功法不强调任何特殊的呼吸方式,只要求保持“自然呼吸” 。这意味着修炼者在站桩时,应当像日常生活中一样呼吸,不加以任何人为的控制或引导。其目的在于让身体在桩架的约束下,首先适应这种状态,避免因为刻意调整呼吸而引发身体的紧张和气机的紊乱。只有身体完全放松,气才能在体内更顺畅地运行 。当修炼达到一定程度,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桩架,并且能够长时间保持放松后,呼吸方式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逐渐向更深长的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过渡 。逆腹式呼吸的具体形态表现为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感觉气息沿脊柱上升;呼气时则小腹放松、肛门也随之放松 。这种呼吸方式能够更深刻地按摩内脏,并被认为可以更快地培养内劲。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这种转变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绝不可强求。如果过早、刻意地追求逆腹式呼吸,意念过度集中于丹田,反而可能导致气机聚集不散,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整个过程应顺其自然,呼吸轻柔、缓和,不带丝毫勉强 。神意状态:不守意、不入静此功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不讲意,不讲入静” 。在整个站桩过程中,不要求修炼者意守身体的某个部位,也不追求大脑进入一片空白的“入静”状态。相反,它要求意识保持清醒,但又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精神状态是放松而专注的,专注于保持桩架的正确性。因为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功法的效果。这种以“调身”为主的修炼方式,使得修炼者可以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身体姿态的精微调整中,通过外在形态的规范,来启动内在气机的变化。这种修炼路径被认为可以“不入静不守意而得气快速”,是一种独特的法门 。【修炼要领与常见偏误】掌握正确的修炼方法和避免常见的错误,是确保修炼安全、高效的关键。修炼时间与频率修炼马步桩贵在坚持,循序渐进。初学者不必强求长时间站立,可以从每次5到10分钟开始,每天可以练习数次,以累计达到一定的总时长为目标,例如每天累计30分钟以上 。随着腿部力量和耐力的增强,可以逐渐延长单次站桩的时间,向30分钟、45分钟甚至一小时以上的目标迈进 。持之以恒是核心,养成每日练习的习惯至关重要 。早晨和晚上是比较推荐的练习时间,此时环境相对安静,身心也容易进入状态 。常见姿势偏误及其纠正在修炼过程中,由于身体固有的习惯或力量不足,很容易出现各种姿势偏差,需要时时自我观照、及时纠正。常见的错误包括:上半身的问题,如昂头或低头、挺胸、耸肩或架起肩膀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头颈中正,下颌微收,做到含胸拔背。含胸并非真的把胸口凹进去,而是指胸部放松内含,同时感觉后背的脊柱有向上拉伸之意;拔背能让气机更好地沿脊柱运行。沉肩坠肘则是指双肩要完全放松下沉,肘部也随之有向下的沉坠感。腰臀部的问题,如塌腰或撅臀 。这是非常普遍且危害较大的错误,会导致腰椎压力过大。正确的做法是松腰敛臀,即腰部肌肉完全放松,臀部略向内收,使腰椎保持自然的生理曲线。下盘的问题,最常见的是膝盖超过脚尖,以及膝盖内扣或过度外展 。这会严重损伤膝关节。纠正的方法是在站桩时,时刻留意膝盖的位置,确保其不超过脚尖的垂直面,并且膝盖与脚尖的朝向保持一致。此外,身体重心不稳、前后晃动或左右摇摆也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这需要通过加强腿部力量和十趾抓地来改善 。马步桩的修炼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能量、培养内劲的过程 。随着修炼的深入,身体的感受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初期可能会感到肌肉酸痛、颤抖、僵硬,这是身体在进行调整的正常反应 。当度过这个阶段后,身体会逐渐变得松沉、轻灵。修炼的境界也存在不同的层次。马步桩的功夫分为“站稳”、“站实”和“站空”三重境界 。“站稳”是初步功夫,身体不再晃动;“站实”是功夫深入,感觉下盘与大地融为一体,根基稳固;“站空”则是最高境界,身体虽然稳固,但感觉轻灵无比,仿佛没有了重量。站桩的过程是身体发生质变的过程,会经历“易气、易形、易筋、易骨、易髓”等不同层次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修炼者可能会体验到丹田区域发热,有气团滚动,甚至内气在经络中运行的清晰感受 。这些都是功夫不断深入的证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股票配资服务中心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