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起,有四支红军队伍陆续开始长征,里面除了路线最短、时间最短、人数最少的红25军外,另外三支正是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红军三大方面军。
离开了老巢,踏进了对头势力控制的陌生地带,再加上沿途环境恶劣又条件艰难,时间一拖再拖,还老被敌军重重包围追击,这么折腾下来,三大方面军抵达陕北时,伤亡可真是特别严重。
建国以后,毛主席多次提到长征,说过“长征前红军有30万,到达陕北不过三万不到”。再说了,这数字还包含了长征途中补充的新兵和扩编的人,红军在长征中受了多大伤,损失有多惨,大家也都能想象得到。
三大方面军里头,中央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损失尤其狠。1934年10月,他们从中央苏区整装待发,踏上那条艰苦卓绝的长征路,当时的兵力可是达到8.6万多呢。
不过,在接连冲破好几个封锁线,特别是经历了惨烈的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的兵力一下子砍掉到只剩下3万多了。
后来,中央红军经历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又翻越了雪山草地,终于抵达陕北时,身边只剩7000多名战士,远远比出发时少了不少。红一方面军就因此成了三大方面军中,长征路上伤亡最为严重的主力部队。
三大方面军当中,受损第二严重的就是红四方面军。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决定离开川陕苏区,开始长征的时候,兵力还挺强悍的。
那会儿,红四方面军一共有5个军,差不多有8万多人,兵力一点儿也不输给长征初期的中央红军。再说了,到了1936年10月,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红四方面军在三大方面军里,兵力还是最强悍的那个。
那会儿,红四方面军到了陕北,人数差不多有3.6万多,可惜最精锐的主力,大概2.2万多的人马,渡过黄河组建了西路军,最后在西北那边被几股马队围堵,结果全军落败,彻底覆没了。
红四方面军的兵力因此大大减少,除去大部分牺牲在西北的西路军,到了陕北后,红四方面军只剩下大约1.2万多人。
第三支红军队伍,也就是红二方面军,由贺龙和任弼时带领,相较于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情况要好不少。到了1935年10月,贺龙和任弼时告别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时,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组成,总人数大概有1.7万左右。
辗转几个月,走了上万里路,跟红四方面军汇合的时候,红二方面军手头上还留着1.4万多兵力。等到最终抵达陕北,人数还有1.1万余,算是在三大方面军里损失最少的一支。
对此,毛主席也曾有过高度的赞赏,1936年11月,三大方面军主力在陕北会师之后,毛主席在陕西保安地区会见了红二、红四方面军部分领导同志时,毛主席曾高兴地说到:
出了贵州,翻过乌江,我们一方面军吃了不少苦头,2、6军团走得精明,没吃亏。你们一万人硬是这么过来了,还是一万人,没亏没损,这真是了不起的事儿,是个宝贵的经验,得好好总结,让大家都学一学。
说到底,事实就是这样,红军长征队伍里,除了红25军的行军路线跟三大方面军差得远,人数也少了不少,红二方面军的表现真是杠杠的,创造了不少奇迹。为啥红二方面军能搞出红一、红四方面军没做到的这些壮举呢?
红二方面军人数最少,行军起来自然更加灵活。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时,兵力大概有8.6万人,四方面军从川陕根据地出发,也差不多有8万多的兵马。
要说与这两大方面军同级的红二方面军,1935年9月决定开始长征时,兵力可没他们那样多。红二方面军从桑植出发,两个兵团加起来才1.7万多点儿,差不多就跟红一方面军一个主力兵团差不多的规模。
总共只带着一万多号人,自然走起路来,红二方面军更加灵活机动。
譬如,1936年2月份,红二和红六军团抵达贵州西部,想在那里扎根建起根据地,这可把蒋介石和地方军阀给吓得够呛,立刻派出大量军队,开始对红二和红六军团展开猛攻。
面对敌人的围剿,红二和红六军团干脆撤出毕节,转进乌蒙山,靠着机动灵活的行军方式,与敌军展开了周旋战。
那会儿,红二、红六军团玩起了“盘旋打转子”的伎俩,用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在乌蒙山里跑了1000多里路,不光把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军队绕得晕头转向、累得快不行,红二、红六军团还巧妙地摆脱了包围圈。
毛主席对此就曾评价到:
2、6军团在乌蒙山绕圈圈,别说敌人,就连咱们自己都被你们绕晕了,真是硬生生给转出来了!
像红二方面军这样靠着行军打仗的老本事,又灵活又机敏地冲出重围的事儿,那是屡见不鲜。碰到敌人重兵围堵,他们总能花不大力气就溜了出来。
相对来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刚出发时兵力高达8万多,加起来算是规模大、装备齐全的典型,刚开头那会儿,走路都得搬着家伙似的慢吞吞走。
人多了,带的家伙和东西也多,那两个方面军走起路来没红二方面军那么灵活。加上人数庞大、目标也显眼,国民党围剿时对他们下手特别猛,伤亡当然比红二方面军要严重得多。
再说了,红二方面军起步晚,这在一定程度上帮他们躲过了国民党重点围剿的风头。
最先踏上长征路的,是红一方面军,出发时间是在1934年10月;紧接着,红25军在1934年11月从鄂豫皖苏区开始长征;到了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才从川陕苏区出发,加入了长征的行列。
红二方面军成立得最晚,走上长征的时间也是最迟。直到1935年11月19日,红二和红六军团才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了他们的长征路。
红二和红六军团刚刚踏上长征征途时,红一方面军早就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抵达了陕北,完成了那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得比较晚,主要是因为他们当时正忙着应对敌军的围追堵截,没法像别的部队那样早早转移。同时,地理环境和战略部署也影响了他们的行动节奏,导致出发时间相对拖后。
话说红二方面军,这里面有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两个部分。红六军团可不是贺龙当初在洪湖革命根据地弄出来的,它其实是毛主席在湘赣苏区创建起来的。
1934年7月,碰上第五次反围剿打砸失败,中共中央和军委那边决定走战略转移这条路,于是下令湘赣苏区的红六军团撤出老巢,转战湖南中部,去搞大范围的游击战,建设新的苏区。
这道命令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让红六军团当好中央红军的先锋,打前站,为马上要开始长征的红一方面军找条活路,争取立足之地。
接到命令后,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等人的带领下离开了湘赣苏区,开启了西征行程。
红六军团成功突围敌军包围,辗转湖南和贵州多个地方,短短78天走了5000多里,最后在贵州印江县木黄和贺龙带领的红三军顺利会合。会合后,两边加起来兵力才刚好6000多点。
就在会师以后,军委一拍板,贺龙带着红三军重新挂上了红二军团的牌子。从那以后,这支合并后的部队就叫做红二、六军团了。
两军会师后,当时中央其实没同意他们抱团行动,而是让各自单干,转战不同地方。可贺龙、任弼时他们硬是争了回来,红2、6军团才合起来走。他们最后朝着湘西北挺进,顺利在桑植、大庸周边打开了湘鄂川黔的革命根据地。
鼎盛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管着十来个县,人口超过两百万。中央苏区被国民党拿下后,中央主力红军踏上长征路,川鄂湘川黔这块地儿就成了当时长江南岸最大的红色根据地。
这片根据地的建立,不仅让红二、红六军团发展得飞快,人数最多时,加上地方部队,兵力超过了两万,还成功吸引了国民党围剿中央红军的大批兵力,有效缓解了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的负担。
那会儿中央苏区差不多都被国民党占领了,蒋介石也就调走了重兵,开始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包围。贺龙和任弼时带着红二、红六军团,两回把国民党的围剿打得打退了。
蒋介石在“剿共”这事儿上一直是死磕到底,1935年9月,他又调来了130个团的兵力,开始对湘鄂川黔苏区展开猛攻。任弼时、贺龙等人琢磨形势和地形后,决定打破包围,向镇远、黄平方向撤退。也就在这时,红二、红六军团才真正踏上了长征的路。
红二方面军一开始踏上长征,虽说一直被国民党穷追猛打,但那时国民党主要的兵力还是盯着陕北的红一方面军和队伍更庞大、正在长征路上的红四方面军。
所以说,红二和红六军团自始至终人数不多,规模不大,再加上行动灵活又机警,行军速度快,结果就没像红一、红四方面军那样遭到猛烈进攻。这也让红二方面军感觉自己基本上还保留着大部分兵力。
再说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建起了革命老区,借此机会喘了口气,还顺带弄来了难得的兵力增援和后勤支持。
刚开始长征时,红25军才三千多号人,咋就能在长征路上干出那么牛的事儿呢?人数不减反而涨,从三千到最后到达陕北时涨到四千,这咋回事呢?
说起关键原因之一,就是红25军在长征的时候,在河南、陕西、湖北三省交汇处建立了鄂豫陕苏区,这才有了长征期间难得的歇脚点和后勤补给,部队实力得到了大幅恢复和壮大。
红二方面军的情况同样如此,1936年2月脱离桑植开始长征后,他们赶到迁西一带,趁着国民党军还没来赶过来,火速组建了川滇黔省委和各级政权,在黔西这块地方着手打造新的革命根据地。
尽管这片长征中建立的根据地没多久就在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下不得不放弃,但红二方面军依旧得到了喘息的时机,而且兵力也大大增加了。
在红二方面军稍作停留的这段时间里,先后有5000多名群众积极加入红军,红二方面军由此大幅增强了兵力。
说起长征,那时候红二方面军一直把扩军搞得风生水起,成效那是相当不错。开国少将、1933年入伍的王永浚回忆道,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冲出去闯到湘西以后,红二、红六军团分成两路,在那儿大力宣传抗日和统一战线的理念,扩大红军的影响力,顺手还新吸收了3000多名战友。
光是在湘西和川滇黔边区,那会儿红军扩充了8000多名新兵,差不多占了红二方面军一半的兵力呢,
红二方面军的兵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大幅度的回补。
不光这样,长征期间,红二方面军只要有机会,就没落下扩大队伍。比方说,1936年3月28日,他们占领贵州盘县后,利用三天调整的时间,又招收了800多人。
扩编这么大规模,长征期间红二方面军的兵力大大增加,确保始终保持在一万多人的水平。
第四,红二、红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会师,成立了红二方面军,原先归属红一方面军的红32军也划归进来了,兵力因此又壮大了不少。
红32军原来是中央红军的红9军团,尽管因长征的艰难,划到红四方面军后,兵力只剩1000多,但在长征中作为骨干,依旧大幅提升了红二方面军的实力。
第五,红二方面军在三大方面军里,不光长征花的时间最少,走的路程也远远短过红一方面军。红一方面军那会儿,跑了一年,走了两万五千里,跨越11个省份,是三大方面军里走得最远的队伍。
红四方面军走得路程最短,才一万多里,可是硬是花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红二方面军倒是不一样,长征只用了11个月,路程也就一万六千多里。
长征走的路没红一方面军多,时间比红四方面军还短,再加上红二方面军人数少,行动灵活,物资筹备和发展队伍都方便一些,所以红二方面军在三大方面军里损失最小。
股票配资服务中心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