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走到现在,有一种“预感”越来越强烈!很多人都误判了
大伙有没有注意到,自 2021 年底楼市开始走下坡路,到现在市场还是不太景气。这期间,管理层出台了好多提振楼市的政策,感觉一波接一波的。可能有人会纳闷,既然想让市场重新活起来,为啥不直接针对关键问题下手呢?其实啊,不是不想,而是政策实施得按流程来。
咱仔细一琢磨,原因就清楚了。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国家全面推行 “三道红线” 政策,目的是降低房地产企业的杠杆率,化解房企债务过高的风险,可不是要打压房地产行业。但谁能想到,疫情结束后,经济没像预想的那样快速恢复,这就把房企去杠杆带来的影响放大了。恒大带头出问题后,好多千亿级的头部房企也陆续陷入资金链困境。
这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房企因为债务违约,信誉受损,老百姓自然不敢买这些问题企业的房子了。数据显示,不到一年时间,前 50 强房企里大概有 30 家出现各种债务违约问题,占比高达 60%,这里面不光有民营企业,还有混合所有制企业。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房地产行业都面临信誉危机了。房企房子卖不出去,土地拍卖市场也跟着凉凉,流拍和底价成交在各个城市的土地市场成了常态。
这不难理解,土地都没人要,商品房又怎么会有大量买家呢?要知道,土地成本一般占商品房售价的 60% - 70%。地价低了,市场没热度,周边业主信心就没了。原来二手房能卖 2 万一平米,现在旁边地块地价才 6 千一平米,新拿地的开发商卖 1.2 万 / 平米还有利润。那想卖 2 万 / 平米的二手房,只能跟着降价,再考虑折旧和税费成本,售价肯定不能高于 1.2 万吧?这就是本轮房价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
咱都能看明白的问题,国家层面肯定更清楚。要让楼市重新热起来,就得让土地重新有价值,那咋实现呢?大家都知道 “物以稀为贵”,两大主管部委已经开始行动了。
去年年底,自然资源部发文,让各地放开土地拍卖限价,这政策意图很明显。在现在楼市这情况,肯定不是让地方突破土地拍卖底价(每个城市都有土地拍卖的最低起拍价),主要是取消土地拍卖的价格上限限制。
地方政府也很配合(要是没有决策层默许,这肯定不行)。2024 年初,曾经的 “楼市四小龙” 合肥、苏州,都拍出了城市单价地王。合肥拍出楼面价 2.5 万 / 平米的地王,苏州推出的住宅用地楼面价起拍价高达 5.5 万 / 平米。敢挂这么高价格,估计早就跟房企沟通过了,成交问题不大,这价格也会成为江苏省住宅用地单价新纪录。随着土地拍卖旺季到来,估计会有更多城市这么做:地段不好、性价比不高的地块先放一放,毕竟行业信心和市场资金还不够;先推出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地块,给其他房企和购房者传递个信号,土地市场要回暖了,大家该行动起来了。
说白了,就是通过减少土地供应或者暂停供地,来改变楼市的供需关系。这招肯定有用,2015 - 2018 年那轮楼市上涨就用了这办法。就算是现在,有些县城也是这样,土地供应少,楼盘数量有限,虽然新增人口不多,但本地需求还在,可选楼盘少,房价反而很稳定,比好多大城市的房价还抗跌。
还有个楼市逻辑,大家可能没太注意,这会成为恢复楼市的最终 “大招”。
一直坚持 “房住不炒”,光靠市场自身的刚需或者改善需求,真能让市场稳定回暖吗?现在有答案了。关于国家恢复楼市的政策方向,一直有 “坚持房住不炒” 和 “允许投资者入场” 两种观点在争论。从现在的政策变化来看,经过多次刺激楼市效果不太明显后,管理层显然意识到投资者对市场恢复很重要。
果不其然,在放开第二套房购买限制后,最近多地又进一步放开了第三套房购买资格。表面上没鼓励炒房(实际上也不会公开鼓励,用 “投资” 这个词更合适),但明眼人都知道,买一套房是刚需,买两套房还能算改善,买第三套房那肯定是投资了。
就拿苏州和南京来说,两地宣布放开第三套房贷款限制,要是名下前两套房没贷款,买第三套房能直接按首套房利率。南京和徐州更绝,不看购房者在其他城市的房产贷款记录,只统计本地房产。这意味着,就算在全国有好多套房产,在单个城市也能重新算住房套数。你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些必要的政策最后还是会出台。
看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了,很多人觉得现在人口下降、老龄化严重,购房需求减少,市场购买力会持续下降,楼市恢复不了。可他们不知道,放开多套房购买就是应对办法,这能大大提升市场购买力。数据显示,老百姓过去 4 年存了 58 万亿元,虽说不可能都用来买房,但购房资格全面放开,加上现在利率低,给那些没投资渠道的人提供了新选择。
预感越来越强烈了!不管是通过热点城市核心地段土地拍卖带动市场热度,还是住建部计划在 2024 年、2025 年控制土地供应,甚至放开投资者进入市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当前楼市稳定回暖。而且只要楼市恢复的 “两大要素”—— 供应端(控制土地供应)和需求端(支持投资者入市)到位,再加上一线城市政策继续放开带动其他城市热度、土地市场地王频出带动当地市场情绪,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新一轮报复性反弹很有可能!
本文章由齐家小编整理发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股票配资服务中心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